• 一个流浪巴黎的街头歌手、他的好友以及一个两人都心仪的姑娘,三人的恋爱关系支撑了整部电影,故事性十分贫乏。导演莱恩·克莱尔的旷世激情与浪漫洋溢在巴黎的狭小出租屋中。本片描写了一个街头歌手竞争一个美丽姑娘的故事。通过歌曲对爱情和人性弱点的诙谐探索,世故的眼光和破天荒的新影音技术的使用捕获了巴黎浮华的气氛。《巴黎的屋檐下》的发行是电影制作史上令人振奋的庆典,引起了世界的轰动,是法国最受欢迎的电影之一。
  • 狂热

    25
    在《狂热》这部影片里,平民社会的描写代替了对心理和社交生活的描写。影片叙述马赛一家小旅店的女主人,在上陆投宿的水手们中间发现了自己从前的情人;一场争吵由此爆发,结果造成凶杀。这部影片在展示人物及剧情上可说是一种新的风格的范例,这种风格并不是一种专门注重华美形式的毫无意义的风格,而是一种既具体而又直接、真实、符合于内容、并由内容来决定的风格。德吕克所以属于法国电影的伟大自然主义传统,就是因为他具有这种风格,而不是由于他所选择的剧情环境。他的这种倾向,从他始终想在画面里把人物同背景和剧情结合起来一点上,也可以看出。在《狂热》这部影片里,德吕克虽然没有采用卢米埃尔的摄影方法,但却发明了一种使远景与近景同样清楚的方法,这种方法有人常认为是奥逊·威尔斯、格里格·托朗或威廉·惠勒所发明,实际却应该归功于德吕克。影片《狂热》赋予各种人物以恰如其分的性格,使海港景色具有丰富的诗意,并且还利用了追叙的笔法。德吕克的这种表现方法有一部分是从英斯学来的,但他把英斯的经验融会改进,使其达到更完美的地步。另一方面,格里菲斯的影片《被摧残的花朵》给予德吕克的影响却没有产生良好的效果,那些泥塑的佛像、银白色的玫瑰花,以及那个化妆得很坏的东方妇女,使这部影片第二部分的优美感大为减色。《狂热》一片摄制费用虽然很少,却是一部成功的作品。可是它的作者以后却未能实践他的诺言。他和穆西纳克曾创办了一个独立而富于斗争性的影评期刊,名叫《电影杂志》,后因资金困难不得不停止出版。他在拍摄了最后一部作品《洪水》以后,就溘然长逝,享年才32岁。他留给后世很多有关影评方面的著作,但在电影作品方面,可以说他还没有完成序言,就告死去,这对电影界来说,实是一莫大的损失。